青銅關公背后的文化內涵
關公本名關羽字長生后改字云長,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武將,早期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,跟隨劉備開創(chuàng)蜀漢三國鼎立的局面,死后被后人追封為“武圣人”,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關公面供奉青銅關公傳承關公精神。
關羽是蜀漢名將,一生忠義仁勇,誠信名冠天下。其由將而侯而王而帝而圣的1800多年,就是關公故事精神流傳-信仰風俗出現(xiàn)-關公文化形成的過程。這個過程中,官方和民間共同締造了廟宇文化——建筑、雕刻、楹聯(lián)、雕塑、繪畫等等內涵豐富;締造了祭祀文化,程式規(guī)整而嚴密的祭祀儀式、全球信徒的朝拜現(xiàn)象;締造了廟會文化和戲曲文化——物質和文化的交流,戲曲與雜劇的展演;締造了商神文化,關公因他的忠義而被社會方面面的人群當作求平安、求財、求學、求進的神祇。
關公文化中最根本的理念文化——關公的忠義仁勇和誠信精神。待事以忠,待人以仁,以義取利,以勇精進,這種精神如今已然成為民族精神和大義,成為社會發(fā)展與和諧的根本;衍生了關公產業(yè)文化,各地官方民間舉辦的的關公文化旅游節(jié),相關的文化產業(yè)鏈的形成。
普通百姓心目中,關羽集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于一身,可以稱得上是完美人格的象征。千里尋兄謂之仁、華陽放曹謂之義、保嫂秉燭謂之禮、夜讀春秋謂之智、單刀赴會謂之信。關羽的人格魅力和完美形象,緊緊扣住了人們的心弦。關帝崇拜,代表了古代國人的價值取向。
千百年來,人們崇拜關公,本質上是崇拜關公高尚的道德人格,關公文化的“忠、義、仁、勇和誠信”,與“愛國、敬業(yè)、誠信、友善”的公民基本道德規(guī)范準則是一致的,體現(xiàn)了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